象棋,又称中国象棋(英文现译作Xiangqi)。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属于二人对抗性游戏的一种,由于用具简单,趣味性强,成为流行极为广泛的棋艺活动。中国象棋是我国正式开展的78个体育运动项目之一,为促进该项目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和推广,现将“中国象棋”项目名称更改为“象棋”。此外,高材质的象棋也具有收藏价值,如:高档木材、玉石等为材料的象棋。更有文人墨客为象棋谱写了诗篇,使象棋更具有一种文化色彩。
   基本下法和游戏规则:
   象棋杀法:
    (双车); 
  (马定将,其他子力将军); 
  (马定将,其他子力将军); 
  金钩马(马定将,其他子力将军); 
  八角马(马定将,其他子力将军); 
  高钓马(马定将,其他子力将军); 
  (马定将,炮在后面将军); 
  勒车马(马,双车、车兵); 
  (双炮——中炮和底炮,车); 
  铁门栓(炮——中炮,车、兵但需要用其他子力看守); 
  大(小)刀剜心(炮——中炮,双车、车兵(兵卡住腰点)——弃车砍中士呈铁门栓局势); 
  重炮(双炮); 
  (车,双炮); 
  三进兵(兵与其他子力配合); 
  白脸将(帅,其他子力将军——象棋中将帅不能明将的规则); 
  (车、炮——对方为单车); 
  老兵搜林(车、兵——对方为单车); 
   象棋术语:
开局:是指双方按各自的战略思想把棋子布成一定阵势的阶段,通常在10回合之内,但当前棋手门对开局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某些明属于开局的变化已达到前15回合,开局后期和中局前期交织。 
  中局:是阵势布列后双方棋子接触,进行扭杀的阶段,介于开局与残局之间。 
  残局:是尾声阶段,主要特点是兵力大量消耗,盘上特点从中局大量子力的扭杀转变为少量子力间互动,残局阶段直接性的战斗接触减少,子力的调运最为关键。 
  九宫:将帅活动区域 棋盘的“米字格”,当对方棋子逼近时,通常要转为防守。 
  中线:棋盘中第五条直线,五(红方)、5(黑方)代表中路。 
  底二路:河界下第三条横线,进攻将、帅的险要道路。 
  肋道:中线左右的四、六(4、6)路,属于攻防要道。 
  :一方的棋子(一般指车、炮)在己方河界上。 
  :一方的棋子在对方河界上称骑河。 
  将:称将军、照将等,攻击敌方帅、将。 
  应将(解将):对于将军采取反击、躲避、防卫的办法。 
  将死:照将无法应将称将死。 
  困毙:走棋一方无棋可走,称困毙。 
  杀:走子企图下一步将军,将死对方者,称杀着,简称“杀”。 
  捉:走子后造成下一着吃掉对方某个无根子。 
  打:将、杀、捉等攻击手段统称打。 
  兑:走子与同等子互换吃者,称“兑”。 
  闲:不属于打的棋,统称闲。 
  先手:开局时红先,对局中的主动者。 
  后手:开局时黑后,对局中的被动者。 
  均势:双方局势均衡、兵力相等。 
  优势:一方兵力多于另一方,或掌握了棋局的主动,明显好走。 
  :一方多子占优,局势大局已定,胜利在望的一方称胜势。 
  :在双方纠缠阶段,一方组织子力对另一方产生一个战术打击并且此打击直接获胜的过程,入局可能是连杀,也可能只是小兵开始渡河,但必须是能产生胜利的过程。 
  妙着:对局中,一方走出出人意料的棋,从而取得战术上的成功,或棋局的主动权。 
  :当时棋局下必须走的一着或数着,也指正确着法或官着。 
  劣着:一方弈出着法无全局观念,或进攻不当,防守不力,往往导致局势不利或失败。 
  :开局第一着。 
  献:凡走子送吃者,谓之“献”。 
  拦:凡走子拦阻对方子力之左右进退移动者,谓之“拦”。 
  解杀:凡走子直接化解对方之杀着者,谓之“解杀”,若“解杀”同时给予对方“杀”,则称“”(“解将还将”同理)。 
  有根:凡被捉子如有另子保护,可以反吃者,谓之“有根”,否则谓之“无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