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成都载天有一族,身长,善使蛇。  
 
族中有一少壮,不喜耕猎,好大言,族人谓之夸父。  
 
夸父之族从蚩尤,与黄帝战于涿鹿之野。  
  
黄帝驱应龙,大败蚩尤,获蚩尤而杀之。  
 
夸父以血涂面,诈死,乘夜脱之。   
归族,妇孺讥之。   
 
逢旱,五谷不收,六畜遁形,族人以草木为食。  
  
日出喷火,族人以为元凶,谩骂不绝。  
 
夸父性起,逐日,欲伏之。 
 
日出东,面东逐之;居中,面南逐之;隐西,面西逐之。  
途中江流尽涸,难解其渴。  
一日,经一林,林果累累,遐望如彤云。  
 
啖之,味甘而多汁。  
 
大喜,欲告族人,折一枝为杖,遂疾归之。  
  
不日,返其族,舞杖而呼之。  
 
族人见归,皆漠然。   
 
夸父欲言,奈力尽而踣之。  
 
饥渴甚,无人问之,遂死。  
 
族人掩尸,抽其杖,不下,并埋之,杖露壤外。  
数日,杖发新绿,族人大奇。
数月,虬枝尽翠,得夸父膏血滋之也。
 
数年,蔚然成林,繁花似锦,族人皆赏之,谓邓林,邓者,大也。 
 
花落,余青实,族人讶之。
 
青实日长。 
 
夏末,成硕果,色瑰而形异,气酝而香蒸。   
 
族人试食之,甘爽清洌,齿颊余芬,遂名其为桃。 
 
举族皆欢,啖之以救饥渴。
 
族人感夸父,更成都载天为夸父之山。  
  
 
(夸父乃涿鹿之逃兵,逃与桃同音,族人不掩其瑕,公允故也。)